打樁木霉象的判斷方法及注意事項
打樁木作為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礎材料,其霉象會直接影響結構安全。判斷霉變需通過以下四方面綜合分析:
一、外觀檢測
霉變初期木材表面會出現不規(guī)則斑點,顏色由淺黃逐漸轉為灰綠、黑褐或白色,并伴隨絨毛狀菌絲附著。嚴重霉變時可見藍變(藍灰色條紋)或腐朽形成的網狀裂紋。需特別注意接縫處、端頭等易積水部位,使用筒照射可發(fā)現隱蔽霉斑。
二、物理性質變化
霉變木材會散發(fā)明顯霉腐氣味,接觸時表面粗糙度增加,局部出現粉狀或絮狀脫落。使用硬度計檢測時,霉變區(qū)域硬度值較正常部位下降30%以上。敲擊檢查時,霉變部位會發(fā)出沉悶聲響,與健康木材的清脆聲形成對比。
三、濕度檢測
使用針式濕度計測量含水率,當木材內部濕度持續(xù)超過20%時即存在霉變風險。若表面干燥但敲擊聲異常,需鉆孔取樣檢測芯材濕度。溫差較大環(huán)境下,霉變部位常出現結露現象。
四、生物檢測
刮取表層物質置于顯微鏡下觀察,可見真菌菌絲或孢子結構??焖贆z測可使用3%滴于疑似區(qū)域,若15分鐘內出現棕紅色變色反應,表明存在木質素分解菌活動。
需注意:輕度霉變可能僅影響表層3-5mm,可通過刨削處理;深度超過10mm的霉變需更換材料。定期檢查應結合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,當環(huán)境濕度>75%、溫度20-35℃時,應加密檢查頻次。儲存時應離地30cm以上,保持通風并避免與土壤直接接觸。